布魯日(Brugge or Bruges):來到布魯日已經是晚上九點了,大多數的旅客已在布魯塞爾(Brussels)和根特(Gent)下車,我聽說這裡美的詩情畫意,所以安排了在這裡過夜。

車站新穎乾淨現代化,彷彿急著逃離巴黎可怕的地鐡,來到這裡,我感覺上鬆了一口氣,一直搞不懂,法國怎麼有辦法成為強國之一?連個地鐵都搞不好。

一出車站還沒完全天黑,天空呈現天鵝絨般的藍,不用多好的攝影技巧,隨手拍都好美。我家K先生,一個人包辦了所有行李,後面揹著一個五十五公升的背包客專用包,手上拉了一個約二十公斤的行李箱,胸前揹著他的命根子-四十包泡麵,外加咖啡、麥片,全部由台灣帶來的,最後再告訴大家一個超級大祕密,他手上的行李箱裡面住了七個LV,所以,我們完全不敢讓這個行李箱離開我們的視線。







車站裡外都空盪盪的,連旅客服務中心都休息了(五點);路上行人更是少到連小貓都沒二隻,站在偌大的廣場上,盯著百年的石板道,突然發現,除了偶而有一二台快速行駛而過的車子外,幾乎沒有人。我們遇上大問題了,到底要走去哪裡?

往著看起來比較亮的地方前進,在廣場比較右方的方向,突然聽見有人在說話,於是K先生跑過去問路,對方說他們也遊客,不知道我們要找的路在哪,但他們後方是市中心,也許我們該往那裡走。

於是朝著一座打著光的尖塔(它其實是一座教堂)方向前進,穿過一座公園,偶而蹦出一個人,騎著越野車經過,看得出來他應該是要回家。拖著行李箱,步行約十五分鐘,輪子在石板地上滾動,發出很大的噪音,而凹凸地板帶來的反作用力,讓K先生的手腕特別吃力,等我們離開布魯日那天,他已經拖行李拖到快翻臉。

 

 

我們在一堆閃著燈光的餐館區停了下來,而大部份的餐廳正在打烊中,幸好一旁聚集一些酒足飯飽,正要回家的比利時人,於是K先生跑去問他們。比利時人,講著一口好英文,也會說法語,好心的他,人就著昏黃的路燈幫我們研究從Google印下來的地圖,左看右看,看了大約三分鐘,(我的媽,連當地人都要看三分鐘,我們不知道自己找的話,要多久時間),最後決定直接帶我們去。

他瞇著眼仔細的核對門牌,每到一個小路口就停下來,再核對一下,重覆了幾次,終於找到在晚上幾乎無法辨認的小旅館,因為,招牌大概仍然保持一百年前的設計吧,當然,那時沒有LED燈,也沒有閃亮亮的霓紅燈來告訴旅客說:我在這裡。比利時人確信把我們安全帶到目的地,送了一句我們在法國久違的"have a nice day",他才離開,真是個好人。

 

不過就我剛一路走過來的印象,我們是左轉左轉再左轉,再加上一個左轉?所以,這些街道是呈現一個”回”字嗎 0.0 ,這些古老如迷宮般小路也真神奇,門牌的排列方式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照次序下去的,要不是那個好人的幫助,我想我們再走十圈也找不到。方才見到的尖塔,離我們住的旅館幾步路,在布魯日的一日遊裡,指引了我們回家的方向,不禁想著,幾百年來,它是否也為這塊土地上的子民,指引了回家的方向呢。

 

布魯日,英國雜誌評為最美麗的城市,有中世紀的睡美人之稱,原本靠著運河而發達的一個城鎮,在中世紀因為河沙淤積,漸漸地沒有與外界交流而將這些幾百年前的建築街道及河道保留了下來,就變成如今旅客到比利時必到的城鎮。要不是停在路邊的汽車、腳踏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存在,我真的會懷疑,我是否跌進了一個古老的夢境裡頭。

比利時,就這麼一點大,土地大約30,528平方公里,人口約達1070萬,在世界排名是第139名,台灣是36,191平方公里是136名,這輩子,我第一次踏上比台灣小的國家,(如果關島不算的話),當然等我去了梵諦岡,就是第二次囉!比利時人對待外國人的熱情、和善,就有如我們台灣人民般的自然真誠。比利時在歐洲是個小國,對於周圍的泱決大國,他們顯的較謙遜;跟台灣有點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台灣是個島國,反正就是這麼一塊地,旁邊也沒有鄰居,不用管別人怎麼想,不太需要去在意國際化的問題;但他們被四個國家包圍,法國、盧森堡、德國及荷蘭,似乎非常謹慎於在夾縫中求生存,於是每個比利時人,似乎都會講三種語言以上,而且都語帶幽默,談笑風生,我們甚至於遇到會講中文的服務生呢! 

 

 

用Email就可以訂閱黛比電子報:平常不會吵你,有新文章就會通知你哦!在右邊方框內填入email吧=>>電子報訂閱有問題?請點此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黛比遊記 的頭像
    黛比遊記

    黛比遊記 牽著愛的手(๑• . •๑) 大手小手一起走

    黛比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