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左邊為L'Atelier 的大廚[須賀洋介Yosuke Suga],右邊為吧枱座位

 

台北信義區斥資30億元興建Bella-Vita頂級購物中心五樓,有間可望成為第一間星光閃閃的米其林餐廳!那就是有法國「世紀名廚」盧布松(Joel Robuchon)旗下另一間也是目前唯一一間的台灣餐廳: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由他旗下的徒弟主持,食材多來自法國但又融合台灣地的特色食材,法國菜精髓則是在擺盤及注重配色上,當然走金字塔的精緻高貴時尚風。

 

以下資料引用自:工商時報 / 姚舜/台北報導

盧布松是法國傳奇主廚,去年12月2日出版、在華人世界中引起轟動話題的〈香港、澳門米其林美食評鑑〉中,盧布松與賭王何鴻燊合作、在葡京酒內主持的Robuchon A Galeria,即是全澳門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而盧布松在香港置地廣場內主持的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也在華人世界第一本的美食聖經中得到米其林二星評級。因此,梁次震引進盧布松餐廳,也為台灣餐廳躋身米其林世界,舖陳了一條成功機會較高的坦途。

盧布松餐廳進駐Bella-Vita購物中心,不僅是餐飲百貨業的大事,更是台灣的大事。畢竟,米其林超級名廚願意到台灣司廚,除可拉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意味台灣人的吃食品味與消費能力,已能與東京、紐約甚或巴黎並列。因此,台灣第一家米其林餐廳究竟會以何種風情面貌示眾,大家都在期待。

 

 

 

世界官網:http://www.joel-robuchon.net/

店名: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地址:台北市松仁路28號5樓 法式料理餐廳/3樓為下午茶或點心蛋糕

電話:02-87292628 

 

 

於是,就在我們結婚六週年的紀念日,我們"殘殘"給它開下去。

七點多的義信區擠到爆,從新店開車過去竟然花了四十幾分鐘,到了地下停車場一看,一小時$120台幣(Oh my God),然後在B3電梯口還有服務人員站崗,算是貴婦級了,幸好消費可扺停車費。

來到五樓,電梯門一打開,突然被一片黑紅給震住,因為整層樓都是L'Ateler餐廳的,雖然有做點玄關,但仍然覺得突然間視覺震撼過於壓迫。坐在吧枱是最建議的,畢竟對於有期望為台灣摘米其林星星的餐飲,如果對於自己吃了什麼都不了解,還蠻可惜的,而坐吧枱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Q&A,然後再看吧枱後開放空間的廚房裡,所有人忙成一團又井然有秩的樣子,是很趣的體驗。

我們點了$2680和$5880,然後喝了一瓶礦泉水$320加了10%服務費共 $9768(心痛吶)

$2680大致為三道菜,可挑選,而$5880則為配好的套餐,也有單點的選擇。餐廳的大廚年輕的不可思議,是日本人,甜點師傳也是,所有的菜色是由其他廚師製做,但最後由大廚檢視擺盤,通過之後,才能由服務生手持白色餐巾端給客戶,我們剛好坐正中間,常常看到大廚皺著眉頭在思考如何擺盤的樣子,也常聽到大廚用他的日式英文劈哩啪啦地下指令,整間廚房的工作人員就會忙的團團轉,而外場經理則是老外,偶爾詢問客人餐點如何,甚至跟我們說:如果不滿意你的食物,你可以拿你的杯子K廚師 XD(我哪敢啊,那位大廚在發號施令時可兇的很哩)



上圖:麵包籃,有六種麵包,幾乎都是法國麵包,精髓就是香硬的外層及有嚼勁的口感,K先生要了盤橄欖油,橄欖油聞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沾麵包之後,除了會滑順一點外,還帶有淡淡的花香(?),又不會搶味,其中有二種麵包我覺得蠻特別的:右上角的培根和番茄口味,很值得一試。

 


上圖:開胃菜,小小一杯(別忘了法國菜沒有所謂”大”尺寸的東西,幾乎都以精緻為主),上層中間是梅子,其他是奶酪嗎?我忘了lol ,老人痴呆症又犯了,反正就是酸酸甜甜真的很開胃。而這間餐廳當然提供美酒囉,法國菜與紅白酒是密不可分的,可惜我不喝酒,我家k先生要開車,於點了礦泉水,而礦泉水又分汽泡水和無汽泡的。

 


上圖:$2680的鴨肉凍,左邊的生菜在法國菜裡是點綴角色居多,在我們習慣的西餐裡的生菜沙拉會是其中一道前菜,但法國菜裡很少見到,右上則配了二片跟麵包籃裡不太一樣的法國麵包。冷的肉凍類在法國菜很常見,這塊肉凍外圍像是脂肪類的東西,內層的鴨肉軟嫰鮮美,不過,我家k先生比較懷念Chartier 的肉凍泥。(請參考:巴黎,非吃不可的美食-Chartier

 


上圖:$5880的湯,碗下舖了一層冰塊,這道湯是冷的,奶油黃色的濃湯是僅有玉米加水,中間那塊有點帶紅色的不規則部份,是雞湯凍,右邊在白色奶油上舖著一層粒粒晶瑩剔透的魚子醬,一整個高級的fu馬上跳了出來,食用方法:一湯匙挖起部份雞湯凍及玉米濃湯放入口嘴,再一湯匙挖起部份魚子醬和濃湯,最後再一湯匙挖起上面的點點綠色法國蔥(?)和濃湯,老實說,一碗湯有三種境界,真是太美好了。我最喜歡法國蔥(?)配濃湯,那一口瞬間清香無比,讓人驚艷;雞湯凍配濃湯,也是非常美妙,至於魚子醬配濃湯,充滿濃濃的海洋氣息,不過我對魚子醬沒有特殊喜好,送給我家k先生吃囉,他覺得這魚子醬真是棒。

 

 


上圖:$5880的義大利天使冷麵,大約只有三口的量,配生甜蝦及蕃茄,右下的綠色泥狀則是羅勒醬(就是咱們的九層塔),天使麵的粗細有如我們的麵線,口感有義大利麵的Q勁,而左邊白白的水滴狀,竟然是新鮮的杏仁耶!我原本猜是某種堅果類,果然又多上了一課;蕃茄沾有梅粉,我愛死啦,麵本身沒什麼鹽味,佐上四片薄薄的鳥魚子,配上一邊的綠色羅勒醬,由是我們這一口有白、有紅、有綠、有橘,再來一片甜蝦,口感豐富又很有層次。法國菜總讓人驚嘆的部份,就是在於不同食材堆疊出來的新口感。這個時候我們竟然想起我親愛的老爸,我們不約而同認為如果帶他來吃這間餐廳,他肯定罵死了,哈!他一定說:難吃死啦~。我家老爸吃東西只希望全部趕快上,然後吃完趕快走,一點情趣都沒有 =.= 。幸好我嫁的這位良人不是這種個性,否則我大概會翻臉XD。

 


上圖:$5880的鵝肝佐鰻魚,在魚子醬之後又出現了一道高級食材-鵝肝,偏偏這二道都不是我喜歡的菜,二片鵝肝配上二片炸鰻魚卷,上面再舖成新鮮的蘋果條,最上方有一抺蘋果泥;外場經理特別告訴我:”不要分開吃哦,最棒的吃法是:切一點鵝肝、一點炸鰻魚卷然後沾上蘋果泥。”哦!我的天吶!濃郁如凝脂的鵝肝在嘴裡化成油脂,但油脂又結合鰻魚卷外層的麵衣,那一抺蘋果泥又清新解膩,太完美了。不過大部份的鵝肝都送給K先生吃了,這麼濃郁的東西,我只敢吃一、二口。

 


上圖:$2680的干貝濃湯,左邊紅色圓形薄片是甜菜根,中間那片土色的是夏天的松露,焦的外層焦香的干貝非常好吃,內層鮮美但外層脆鹹,配上湯汁鹹度剛好。這是K先生的湯,我嚐了干貝,也試了一片薄薄的松露,好吧,我必需承認,高等食材與我無綠,這是繼魚子醬、鵝肝之後,第三樣我沒有太大興趣的食材,但它們的確很稀有又獨特。

 

 


上圖:$5880的白鯧魚佐蛤蜊湯,至少有一公分厚的無刺白鯧魚肉讓我們嚇了一跳,這麼厚的魚肉肯定非常難得,下方墊了小小顆的馬鈴薯,這種法國的小型帶皮馬鈴薯由於體積小,容易沾附較多的醬汁,比較入味,而下方的鹹味黑橄欖,則可增添魚肉的鹹度,幾顆不小的蛤蜊肉,在這裡似乎沒發揮什麼功用,總之,白鯧魚比起圓鱈,少了那種豐富的脂肪味,但清爽許多,我很喜歡。

 


上圖:$5880的牛肉,僅有二片的牛肉,上面舖著金線蓮的葉子,下方有秋葵及紅綠色辣椒,再墊著白色的皎白筍,這一盤菜,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品(其他道何嚐不是呢?)。右上那一坨為辣根醬,又稱為西方的芥末,在這裡是扮演法國菜中的黃芥末角色,帶有清新的香氣與適中的辛辣口感。單吃有點像薑磨出來的泥,有點辛辣,但佐上五分熟的牛肉,我又要說一次:天吶!實在太美味了,我瞇起眼睛感受到那鼓好吃的感動,可惜只有二小片,太少了啦。皎白筍及金線蓮的出現,讓我們感受到大廚努力用台灣當地的食材來融入博大精深的法國料理(其實我想表達表的是深奧難懂啦!),我有聞了一下這可愛的金金線蓮,沒想到它有淡淡的香氣,竟然可以是一種香料,只是,忘了嚐嚐看。

想起了k先生說要吃這種價位的米其林,我們應該在台灣先吃看看而不是在法國,因為如果對於食材的不熟悉,很難去體會每道菜背後的精髓;他說的沒錯,我就曾經在義大利試吃過白色松露醬,我原本還以為是磨菇或什麼奇怪的醬哩XD,可見無知會讓人眼界太低,幸好我仍然可以努力學習。

 

 


上圖:$2680油封雞腿,當我看到這道菜時,我~後悔了。原本我家K先生要點義大利麵,但我覺得花這麼多錢,主菜吃義大利麵好像有點不值得,但它一上來我馬上想起油封鴨腿那道菜,加上旁邊的配菜為紅蘿蔔和蕃茄塊及青辣椒,剛好是我家K先生的天敵,他差點暈倒,所以,我只好拿牛肉跟他換。無論'油封"這道料理手法多麼繁複耗時(有的會用低溫油泡腿肉長達十幾個小時),但油封出來的肉質,就是會有種煮太久的感覺。

 


上圖:如果說白飯是中國菜的主食,那法國麵包及馬鈴薯在法國菜裡絕對有相同的地方。這一小鍋馬鈴薯泥,大約我們一般吃飯的碗那麼大,但用的是Staub的鑄鐵鍋,這種鍋原為法國品牌,近年被德國雙人牌買下,難怪上次我們在德國雙人牌的店家隔壁就看到它們,價錢當然是嚇死人,但如果不是那麼重,我們是真的有考慮要買一組雙人牌及一個鑄鐵鍋做為我們的傳家之寶。鑄鐵鍋的好處是保溫,食材易熟又可保留更多原味,可以直接丟入烤箱,瓦斯爐或鐵板上直接加墊,而我們這鍋馬泥薯泥當然是熱呼呼的。這道據說是主廚最得意之做,濃得化不開的薯泥,挖起來時有點訝異它的濃稠度,第一口吃起來很平凡,我家K先生不喜歡,但我卻慢慢吃,偶爾配一點主菜,然後我一個人竟然連K先生那份我都吃下去了,我真愛這道菜。平凡又耐吃。

 

 


上圖:$5880的起司盤,下方二片是熱呼呼的餅乾麵包,就是介於餅干和麵包的硬度,(法國人最愛這套),有面有堅果及果乾,上面二塊起司,左邊是白黴右邊是藍紋,白黴要吃的時候必需要四周的硬皮切掉,把起司放在麵包上,堅果的香氣,水果乾微甜再佐上白黴起司淡鹹,我瞇起眼睛又幸福地細細品嚐了一翻;右邊的藍紋更鹹,也給的較大塊,味道更強烈,我沒有吃完,因為這時再叫紅酒實在太晚了;突然想法國人對起司的熱愛及堅持,又想起法國人吃東西的態度,每一樣東西都只能吃一份,再吃第二份就太多了也多餘,所以法國人不旦不會胖,法國料理則是在小小的方寸之間努力做出多種層次來豐富味蕾及心靈。

 


上圖:轉換口味的小甜點,上層為啤酒花做出的果凍加冰沙(?),下層是莓類的水果,最神奇的是,還撒上少許現磨的胡椒粒;幫我們端上這二杯小甜點的男腳務生帶有稚氣的笑容,用充滿熱忱的口吻告訴我們,不要被辣辣的胡椒粒嚇到哦!這可是轉換我們剛剛吃那些食物的味道,也可以去除口中的餘味呢。

因為K先生的天敵又出現了,由是我一個人就吃了二份,我對於胡椒的出現,還挺喜歡的哩,在一股酸酸甜之中,偶爾出現一點辛辣,真是充感驚喜;順便一提,我喜歡他對食物的那股熱忱讓人覺得無論東西評價好不好,至少他很享受這個過程。

 

 


上圖:$2680的甜點,水果冰沙,哈,又是K先生的天敵,於是由我效勞吧!那球冰沙是羅勒口味,上面佐著金箔及一小片薄荷葉,第一口建議連同金箔、薄荷葉及冰沙一起入口,金箔當然沒什麼味道,它則是今天高級食材裡第四樣我不愛的東西,哈;香氣強烈的薄荷葉會馬上衝出強勁的味道,但這麼一口又倍感新奇,接著,把冰沙伴著底下的水果一起食用,因為冰沙甜度較低但香氣較足,而水果則是補足它的甜味,盤內有四小顆藍莓,羅勒冰沙在這裡伴演的似乎是讓水果多了一層香氣的角色。

 


上圖:$5880的甜點,底層是汽泡酒,中間隔一片白色巧克力,上層再舖了一些芒果及烤過的杏仁片(?),然後最上一又覆蓋了一層白色巧克力,最頂端則可以看白色巧克力渡了一層金色,然後插了一支用糖果做成的吸管,吸管頂端一樣是金色的。吃法:先用吸管慢慢飲用底下的酒,也可以一邊喝酒一邊把吸管吃掉。頂層的巧克力片,則需要用湯匙把它敲破,然後配著底下的芒果吃,我不喝酒,所以酒就略過;而白色巧克力配新鮮芒果,竟然會這麼搭,太神奇囉!


上圖:最後到了尾聲,我們點了紅茶和伯爵茶,用鑄鐵鍋做成的水壺很有個性,而盤上附了一顆馬卡龍及一盤裝有四顆手工砂糖,有白和紅糖二種,無論吃不吃糖,光看它們就覺得很可愛。旁邊的馬卡龍是網友很推薦的,今天我們吃到二種口味,一種是芒果,一種是紫羅蘭。紫羅蘭的外層略呈巧克力色,中間有一層似乎草莓醬的東西,我在法國吃過,一直猜不出它到底是什麼香氣,原本以為是覆盆莓之類的,原來它就是紫羅蘭,真相大白。馬卡龍有點甜,我喝了大量的茶,芒果我不喜歡,但紫羅蘭的香氣是會持續在口中散發,但坦白說,我們一致認同它仍然輸給我們在巴黎老佛爺地下一樓的那間馬卡龍專賣店。

這一頓貴死人的食記終於寫完囉!我覺得整體來說,它的價位真是貴死人,但在食材上的調配及帶來的驚喜度,有五顆星的感覺,但K先生則認為一頓將近一萬塊,似乎不夠讓他感動。大概裡面天敵太多(水果啦、蕃茄啦),他光是看就驚嚇過度了,也有可能是價錢讓他差點要去收驚啦~哈!不過,這間餐廳可是他自己安排的哩!

另外,小丸子也寫了一篇米其林美饌-台北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食記,我覺得寫的蠻好的,尤其是經典名菜「日本鯛魚佐百合柚子清湯及紫蘇花」以及甜點-成田主廚,特製如珠寶般的甜點「珍珠糖球_LE SUCRE」,大家快挪挪小屁屁過去看看吧!

 

 

最後突然發現,我家K先生的 I phone和桌上的桌墊竟然蠻搭的呢!再多說幾句,我環顧四周發現,貴婦真的很愛用披肩,明明就是大熱天,就有不少人圍著披肩吃飯哩!所以要讓自己充滿貴氣,披肩給它披上去就對啦。

 

 

報告完畢,為了滿足我渴望被鼓勵及小小的虛榮心!喜歡的話請幫我推推吧!更多美食?跟著黛比一起來[美食吃吃趣]請點我  
用Email就可以訂閱黛比電子報:平常不會吵你,有新文章就會通知你哦!在右邊方框內填入email吧=>>電子報訂閱有問題?請點此處....

 




特色:

捷運新店七張站步行3-5分鐘
生活機能:近捷運、85度C、便利商店、康是美、麥當勞、肯得基、陶板屋、學區、G2000

…。…。…。…。…。…。…。 …。…。…。…。…。


生活家居、各式家具、室內設計、床墊、沙發、電視櫃、衣櫃、餐桌椅...等等

特色:

以上,是我的工作,有疑難雜症或相關問題,歡迎討論(* ̄▽ ̄)/‧★
與黛比連絡的方式如下:
Email/facebook/MSN:debbywang@hotmail.com
手機/Whats App/Line:09303648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黛比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